大宋王侯_分卷阅读_127
  另外,行军过程中,前军,中军、后军及哨位游骑的派遣等问题,叶尘也与五人早有定议。
  所以,此时随着叶尘一声令下,属于他的一万禁军大军便开拔。配属他的另外一万西南禁军这些天也会先后前往荆南沅州集结,等着和他所带大军汇合。
  叶尘的命令是被吼着一级级的传递下去的,看着叶尘眉头只皱。
  略一沉思之后,叶尘让亲兵叫来了三司使罗公明特意给叶尘挑选的负责后勤供给采集的后勤总管高义。
  叶尘的大旗下,这一万马步禁军俯首听命,一路南下。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有三万民夫,近万马骡牲畜,为大军的粮秣来回奔忙,粮草除了开封国库提供一部分外,一路上地方各路、州、县还会提供一部分粮草供给。这些事情便全部由高义具体负责调配。按照罗公明所言,此人是个能做实事的能官。
  第247章 旗语传令
  高义对这些事情也是轻车熟路,大宋几乎年年对外用兵,他这些年没少负责后勤这块筹集运送粮草。叶尘派人去叫他的时候,高义便将手边的活交给几名副手,骑着马来到了叶尘前面。
  叶尘也不啰嗦,等高义见过礼之后,他直接说道:“高大人,你帮我做两种旗子,一红一蓝。大旗一副,面长三尺宽一尺五。中旗十副,面长两尺,宽一尺,小旗四十副,面长半尺,宽四分之一尺。越快越好。”
  高义一愣之后,也不问这些旗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便说道:“侯爷放心,下官最多两天时间,便做好这些旗子。”
  叶尘对高义态度和做事风范很喜欢,微微一笑,说道:“高大人!我大军人马吃饭问题,就拜托高大了。”
  以往带兵大将何时如叶尘这般客气过,高义顿时有些受宠若惊,连连摆手说道:“侯爷客气,此乃下官分内之事。侯爷若无其它吩咐,下官先告辞。”
  叶尘点了点头,高义便向叶尘行礼之后骑马离去。
  叶尘制作旗子,是因为实在是对大军行军指挥全靠人吼这一事看不下去了。去年他在晋阳时便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官小言轻,又不在位置上,所以没有提起此事。
  如今,他是一路统兵大将,这个问题自然是要改善一下的。
  如今军队,战场上还有鼓点用来指挥大军,但在行军过程中除了人吼,派令兵骑马通知之外,却是没有任何有效的指挥方式。而叶尘准备将后世军队战术旗语改进之后,用在自己麾下部队身上。一是可用来行军指挥,大大提升控制指挥部队的效率,甚至在一些时候还可提升部队反应速度。二来还可用在战场上操控指挥部队。
  这本身也不是什么难事,他和罗耀顺、曹玮、王超、杨延平、展熊武各自身边亲兵中训练出一名传令旗手,然后麾下部队各指挥使,及指挥使下面各都头身边都各自训练出一名传令旗手便可。
  至于旗语,叶尘刚好用这两天制造令旗的时间将其定下。然后等每日大小休息及晚上安营扎寨时便让这些旗手进行训练,一路上行军又可以此旗语进行指挥,让部队熟悉此种指挥方式。
  出京之后,叶尘带着大军,按照提前计划好的路线,一日六十里,晨起出发,暮色降临时便安营扎寨,中间每两个时辰一次小休息。一路上路过州县也不进城,有地方官员宴请叶尘,叶尘也一律拒绝。
  这样走了两天,第二天傍晚时,高义便派人将叶尘所需要的传令旗送了过来。叶尘挑选一名高子高,记性好的亲兵,手把手给其传授旗语,一路上边走边训练,用了半天时间,这名亲兵便已经学会。
  第三天到达均州。当天傍晚,在均州城外驻军,部队炊事做饭休息,叶尘招来营指挥使以上军官,将有关传令旗语的事情部署了下去。叶尘说的很详细,甚至一边说,一边让自已选出的传令旗手做一些旗语动作给众人看,并言明众人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进行修改。
  众将官对这种传令方式都感到很新奇,但有不少人心中却是不以为然。叶尘也不点破,更不愿意多说,他对旗语传令方式很有信心,毕竟是经过后世部队实践验证过的方法。
  五名主将和叶尘的关系本就匪浅,且见识也不凡,虽然还未使用,但也大体意料到旗语传令的好处和方便,自然不会有丝毫意见,坚决听令行事。
  很快,五名主将、各指挥使和都头都派了一名亲兵过来,跟着叶尘的传令旗手开始训练。
  按照叶尘的要求,今日先学会正常行军、原地休息、急行军、各路主将中军议事,指挥使以上军官中军议事这五个旗语信号。说起来,叶尘结合后世旗语动作,定下的这些动作旗语与所表达的意思大都很形象,非常好记。
  比如,正常行军为左手红旗以正常节奏向行军方向挥动,急行军则是左手红旗和右手蓝旗同时以快节奏向行军方向挥动。
  短短的训练了半个时辰,所有挑选出的传令旗手便已经牢牢学会了这五个旗语的动作和明白了其意思。叶尘亲自过去给这些旗手又讲了一番,着重强调紧挨着叶尘的部队传令旗手的视线和注意力一定要始终放在叶尘的传令旗手方向,而其它部队旗手则看着前一部队的旗手,这样一个个传递下去,远比派骑兵去说更加准确和快捷,且还利于部队隐蔽行事。
  一夜无话,第二天照常行军。
  叶尘也不为了训练旗语传令便有意下达多余的命令折腾部队,而是一切照常。直到临近中午,要大休息时,叶尘下达了原地休息的命令,紧跟着叶尘的传令旗手一个激灵,三两下跑到跑边矮山上面,左手红旗在身前绕了三个大圈。
  和叶尘亲兵部队靠得最近的那个指挥使和他的传令旗手也是等了一早上,这传令旗手也赶紧跑到边上找了一处相对高处,冲着后面部队作了同样的旗语动作。后面部队旗手一个个就这样传递了下去。很快部队将官从传令旗手那里得知这旗语命令之后,便下达了原地休息的命令,也不用长官多说,士兵都拿出干粮和清水吃喝了起来。这个时代部队行军一天也只有晚上能够吃到火头军做的热食,中午的时候只能吃随身带的干粮。
  叶尘是和王超的前军在一起的,王超陪着叶尘早在下达了命令之后,便骑马来到附近一处山头,远远的看着后面的部队。
  “叶哥儿!这旗语传令果然方便,以往我们这一万人这道休息的命令传递下去,至少得一炷香时间,往往等前军休息完起身走了,后军才刚刚休息。而刚才这一下只用了十数息时间,所有部队便已经接到了命令。”王超由衷地说道。
  叶尘点了点头,表示对此也很满意。
  “不过,各将官自己也要尽快明白旗语信号的意思,这样能够节省传令旗手复述命令的时间,这在平时行军不算什么,但在战场上,往往几息时间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而且各将官身边要多培养几名传令旗手,以免传令旗手有个意外,没人顶替。”王超略一沉思,又接着说道。他跟着曹彬南征北战多年,很快便发现了问题。
  叶尘拍了拍王超肩膀,说道:“王兄说得是。今晚上议事时便要说此事。”在平时只有两个人时,叶尘和王超、罗耀顺、曹玮都很随意,但在议事或者大军面前不论称呼和礼节则不能有丝毫马虎。比如按照军中规定,下属进帐拜见主将,都要行单膝跪拜礼。
  晚上部队在峡州外安营,叶尘以旗语传令,召集指挥使以上将官议事。传令旗手集中在一起,继续由叶尘传令旗手进行训练学习。
  众将官纷纷对旗语传令表达了赞赏之意,都说好用方便。叶尘趁机要求众将官身边至少要有两名传令旗手,平时要有一名预备传令旗手,旗语训练由正式的传令旗手各自负责训练,而都头以上军官将领自身也要熟悉旗语的意思。
  叶尘本来还想对军中鼓点传令进行改革,但知道时间来不及,部队一时不能熟悉,在上战场时反而容易引起混乱,所以便没有进行。只是暗中想着打完南汉再说。
  ……
  ……
  大宋这几年一直忙于征伐,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导致黎庶百姓的租赋课税也相应加剧,徭役也不可避免的增多,农事粮桑受到了影响,百姓吃不饱饭,背井离乡,或入山为寇,成为流民的人为数不少。
  收复南汉的大军已经出发,大军战事自有各路统帅负责,而后方粮草各项事宜有罗公明在,赵匡胤也不用担心。
  这日正是上朝之日,文德殿中,文武百官叩拜之后,枢密院报告了伐南汉大军大体位置和行军情况。然后罗公明略一犹豫,出班说道:“陛下!大部分路、州都能够按照朝廷之前分配数额给我伐汉大军提供粮草,但成都府路昨日上报,只能提供原定数额的一半。”
  赵匡胤眉头一皱,旁边赵普出班说道:“陛下!成都府路转运使上书政事堂自辩,说川蜀一带去年大旱,州、县官仓粮食只有往年一半,百姓大都吃不饱。”
  赵匡胤想起昨晚上华夏卫府坐镇开封的情报司副司使韩虎上报的情报,说到川蜀一带最近盗匪增多,发现有弥勒教在乡镇村野活动的迹象,再一联系罗公明和赵普所说,不由眉头微微蹙了起来。略一沉思之后,对罗公明说道:“成都府路提供大军的粮草减半另外,政事堂对成都府路下通令,责令他们注意剿匪,特别是对弥勒教的余孽进行捕杀。”
  罗公明和赵普恭敬称是。
  第248章 李煜的软弱
  一说起这成都府路,赵匡胤禁不住又想起一些往事,心中生出一些火气骂道:“都是当年王全斌那蠢货杀了后蜀降兵近三万人,并纵兵抢掠,屠杀数万百姓,才让川蜀百姓至今都对我大宋没有彻底生出归属之心,再加上那川蜀之地本来就是弥勒教最早的老巢,百姓受那弥勒教妖僧蛊惑,最容易生出异心,从而生事。”
  当年之事牵扯内情颇多,还牵扯到天子的宠妃花蕊夫人,赵普、曹彬、赵光义等人都是心知肚明,一时不敢也不方便接这个话茬。
  ……
  ……
  随着潘美带领的大军借道南唐,攻打南汉。南唐皇帝李煜感到羞辱的同时,愈加颓废和消沉。世事日艰,国运困危,他感觉自己既然无力回天,还不如及时行乐,得过且过。
  李煜本是一个风流才子,当皇帝只不过是一场历史的无奈。他向来无心政治,无意权柄,“思追巢许,远慕夷齐”,一心向往和倾慕的巢父、许由、伯夷、叔齐这些人,全都是上古时期远国事、避纷争、逃避政治和现实的隐士。
  可是命运却偏偏安排他当了皇帝,而且面临的是一个兵疲国弱、内忧外患的破烂摊子,他哪有能力和志趣来收拾它?
  登基之初,他也曾强打精神,勉力周旋,千方百计讨好大宋,试图博取宋赵匡胤的冷悯和慈悲,让他这个循规蹈矩、恭顺听话的小国之君苟延残喘下去,可是他失望了。
  他本是个聪明人,并不比别人笨。他当然看得出宋赵匡胤的亡唐之心不可能改变,此将若是南汉国被大宋收服,南唐不可能再维持多久了。这些日子,朝中仅有的一部分忠贞大臣和武将没少跪着求他万万不可给大宋借道,甚至提议与南汉联手抗宋。可他始终不敢下这个决定,结果让这些忠贞大臣和武将又再次失望。
  昨天一名大臣以死明志,碰死在朝会上,可李煜依然没有被激起半点血性,表现的软弱无能,让所有文武大臣彻底失望,这几天再也没有人提议和南汉联手抗送的事情。
  这一天,李煜心中失落颓废,听说国师大明王楼炎明远游归来,便派人将楼炎明请进宫中,想从佛祖这里寻找一些慰藉。
  随着和楼炎明不断接触,李煜越加相信楼炎明是真的弥勒佛真身转世,不论是神色气质形象及对佛法讲述理解,他都感觉比之前国师还要高深上几筹不止。
  楼炎明一脸慈悲,带有弥勒佛般的怜惜世人的微笑,见了李煜双手合十一拜,说道:“我佛慈悲,吾皇为我唐国国事操劳辛苦了。”
  不知怎么的,这句话、这声音,再配上楼炎明的神色,李煜顿时感觉自己原本烦躁颓废的心中变得一片平静和安宁。
  和李煜讨论一阵佛法,楼炎明突然说道:“我唐国如今比宋国弱小,此次宋国借道攻伐南汉陛下也是逼不得已,但宋国实乃豺狼之国,实不能一直这样迁就下去,南汉国若是被宋国所灭,我唐国亦不远矣!老衲身为国师,自不能坐看我唐国被灭,所以老衲已经派人前往宋国川蜀之地,以佛法感召当地百姓,让他们起义反宋,到时候必会影响宋国伐汉大军,牵扯他们的兵力和粮草供应,说不定会使宋军在南汉落于下风。这个时候,陛下可考虑出兵,联合南汉两面夹击,将宋国大军灭于南方。宋国受此重创之后,国力、军力必将大幅减弱,再也没有威胁我唐国之力。陛下担忧之事也当可消解。”
  李煜听了欣喜若狂,口中连连称是。他深感此乃自己一片向佛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以大神通帮助唐国。
  ……
  ……
  赵匡胤最近把主要心思放在了国内的诸种事务上。特别是川蜀一带闹饥荒,匪寇增多的现象引起了他的警觉。深感常年对外用兵,导致赋税太重,应该关注一下百姓吃饭问题,特别是农耕方面。
  实事上,过去几年里,他一直很重视农耕,以农为本的思想在他心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在征战之余,他多次下达诏书给各路、州、县官员,强调“民为国之本,食为民之天”。让各级朝廷官员都要把劝农垦耕当作头等大事,广务耕耘,勿违农时,勿遗地利,让百姓家给人足,安居乐业。但实事上一打仗必然要提高赋税不说,还要强招大量劳役运送粮草,必然会影响到农耕之事,这中间本身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此赵匡胤没少下功夫尽量缓解此矛盾。
  比如,建隆三年春耕时节,赵匡胤下了一道《赐郡国长吏劝农诏》,诏书写道:生民在勤,所宝唯谷,先王之明训也。朕以万邦大宝,渐属于隆平,百姓之心,欲臻于富庶,永念农桑之业,是为衣食之源。今者阳和在辰,播种资始。虑彼乡间之内,或多游惰之民,苟春作之不勤,则岁功之何望?卿任居守土,职在颁条,一方之忧寄非轻,万宝之蒸黎是赖,宜行劝诱,广务耕耘,南亩东皋,俾无遗利,各有余粮……
  乾德二年正月,再下《劝农诏》:朕以农为政平,食乃民天,必务穑以劝分,庶家给而人足。今土膏将起,阳气方升。苟播种之失时,则丰登之何有?卿任隆分土,化洽编氓。所宜趋东作之勤,副西成之望,使地无遗利,岁有余粮,勉行敦劝之方,体我忧勤之意。
  在乾德四年,赵匡胤又颁发了《劝栽植开垦诏》,明确规定,对于新开垦的荒地,要少征或不征租税,使百姓得到开垦荒地的利益,从而积极开荒;州县官员当中,那些劝农垦荒成绩显著的,要予以奖励和提拔,而对那些劝农开荒不力者,则要予以惩罚。
  这些劝课农桑的诏书和政策,对于安定民心、发展农桑,无疑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现在从川蜀一带情况来看,由于连年征战,徭赋沉重,广大农民还有许多没有真正做到家给人足、安居乐业。
  “嗯……最近越来越发现最为赚钱的还是商人,或许应该想法子整改税制,减轻农税,增加商税,以宽农民。比如屏除五代以来租庸之法的各种弊端,这些才是确保大宋江山千秋万代的根本。”赵匡胤皱眉沉思好半晌,心中有了决断。
  要正确地处理这方面的政务,自然要与首辅大臣赵普商量。
  赵匡胤还保持着初当皇帝的习惯,偶尔在下朝之后,一个人到大臣家去串串门,散散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商谈些大事。
  这日下午,赵匡胤又微服出官,溜溜达达地来到了宰相府,侍卫人员换了便服,远远地跟在四周。
  宰相府上门卫和仆人大都认识赵匡胤,不敢阻拦,在赵匡胤阻拦下也不敢进去通报。就这样让赵匡胤没有引起什么动静的走了进去。
  赵普的府邸已今非昔比,与当年赵匡胤雪夜来访时大相径庭。赵匡胤进门之后,只见褛宇高轩,亭榭玲珑,花木扶疏,曲径雕栏,一派豪华富丽气象。赵匡胤悠闲漫步,转过两处阁楼,走过一道仪门,才进入了赵普的居室。
  赵普正身穿长衫,手摇折扇,半躺在一张竹凉椅上,左手拿着一本书,但却皱眉沉思着什么,很是入神。赵普其实是在想早上上朝时提到川蜀之地土匪增多,百姓流离失所的事情。他隐隐感觉这件事情背后有什么阴谋,否则怎么会这么巧,刚一出兵攻打南汉,川蜀之地便有了乱象。
  他突然听到有脚步声,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慌忙站起身来,趋前几步,跪倒在地说道:“不知万岁驾到,臣赵普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赵匡胤微笑着让他平身,说道:“朕没事溜达,无意间走到这里,不知者不怪,卿何罪之有?”
  赵普请皇上屋里坐,然后准备将自己刚才的猜想和怀疑告诉皇上。
  赵匡胤摇手将他制止,正要举步进屋,却见西厢廊檐下有十个装海产品的瓷罐。
  赵匡胤有些纳闷,大热的天,这些海货怎么还放在屋外,便信步走了过去,口中随意问道:“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问者无意,听者有心。赵普心中一跳,脸色一变,暗叫不好,脸上的惊慌一闪而逝,略一犹豫之后,还是说了实话:“回禀陛下,这是吴越王钱傲刚派人送来的,还没来得及打开。”
  赵匡胤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赵普,便笑着说道:“既是吴越王千里迢迢特意送来,必定是上等海货,打开让朕看看如何?”
  君无戏言,天子开了口,赵普再不愿意,也不敢抗命,只好叫人把瓷罐盖子打开。
  赵匡胤这时才发现,赵普脸上竟然极为少见的流露出惊慌失措,额角上已冒出了汗珠,两腿也似乎怕冷似的微微颤抖。心中不由失望的叹了口气,赵普的贪心他也是有所耳闻,但他一直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身为宰相只要有能力,有些缺点总比太过完美要好。可是看赵普的样子,恐怕贪的不少啊!
  第249章 宰相府的瓜子金
  坛子打开了,赵匡胤探头一看,心里只觉“咯噔”一下,两眼睁得老大。哪里有什么海货,十个小罐里装的都是黄澄澄、耀眼灼目的瓜子金。
  赵普惶恐万状,汗流浃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头放的低低的,口里不停地解释着:“微臣确实不知这里边装的是瓜子金,只以为是一般海货。若早知是吴越王的贿赂,臣自会奏明陛下,拒而不收。”
  若赵普刚才一直神色如常,很是镇定,赵匡胤或许还会相信他这些话,但如今一结合刚才赵普心虚的表现,不管他怎么解释,赵匡胤都感到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赵匡胤只觉得一股冷气倏然袭遍全身,钻人了他的肺腑之中,一丝阴影也爬上了他的眉尖。同时心中愤怒之极。最近他为了伐汉大军的军费操碎了心,甚至屈尊逼着叶尘从华夏卫府盈利中拿出了一批钱。可是赵普家随随便便十坛罐子中装的就够一万大军打一次仗了。
  但赵普毕竟不同,有着开国从龙之大功,和他有着开国君臣之交情,赵匡胤也不想让他的爱臣当面出丑,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很快便控制住了情绪,装作很不在意的样子说道:“爱卿何必如此惊慌,这不过是吴越王觉得你这个书生执掌国柄,送些薄礼给你,让你帮着说几句好话,但受之无害。不过,最近军费紧张,川蜀一带又闹饥荒,成都府路给伐汉大军的粮草供给不足,罗公明正为此事头疼,此事爱卿也是知道的。所以,这几坛金子便拿出来充当军费,用来给大军买粮草吧!”说罢,便自行向赵普的客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