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_分卷阅读_75
这么多百姓快要饿死了,既然有两全其美的法子,他理应为他们跑跑腿!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你死在外面我可不会心疼,我还有很多儿子。
扶小苏(小鸡啄米点头):deideidei
嬴政(转向李牧):我儿子掉一根汗毛,我杀光赵国人陪葬
李牧:……
第78章 炒菜
临行之前要做的事还挺多,扶苏先把手上的事务交接完,又把宫里的和家里的团子都安抚了一轮。
邯郸郡离咸阳比较远,五只小竹熊是不好跟去的,路上没法好好照顾它们,所以扶苏对它们委以重任,让它们好好看家护院,别让外人踏入书房半步。
扶苏的书房虽没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却有许多读书心得和各种计划和图纸,要是被别有居心的人偷了去会挺麻烦。
五只小竹熊逐渐脱离幼年期,如今牙齿是越发锋利了,虽还是腿短手短,看上去依然圆滚滚,凶起来却挺能吓唬人。听扶苏交待它们看守书房,小竹熊顿时觉得自己非常重要,纷纷围着扶苏蹭来蹭去,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接下来扶苏还去给比自己先出发的燕太子丹践行。
燕太子丹知道扶苏要亲自去邯郸郡,十分心疼这位小友,那可是闹饥荒的地方,说不准还有什么人食人的惨况,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见了多难受?
嬴政对扶苏这个儿子有多爱惜,他这几年是亲眼看到了的,现在嬴政要让扶苏亲自去一趟邯郸,可见嬴政当真是把原来的赵国百姓当做真正的秦国百姓来爱惜。
现在嬴政把这么重要的事交托给他,显然是信任且看重他这个朋友啊!
嬴政所求的,不过是燕国给邻近几个县的灾民们一口饭吃,他们又不白拿粮,还给燕国干活的,这事有什么不能答应的?燕太子丹觉得假如他父王不答应,他就自己掏钱卖粮帮助这些无辜可怜的灾民。
钱这种俗物,拿什么跟他们诚挚深厚的友谊以及无数无辜灾民的性命比呢?
燕太子丹和扶苏执手相谈,打包票说自己回去后会尽快说通自家父王。哪怕自家父王不同意,他还有许多门客与故交,一定会想办法促成这件事的!
等这事解决了,他们说不准还能赶回来搞仲夏联赛!
提到自己现在最喜爱的鞠球事业,燕太子丹的话就更多了,他表示自己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收比赛门票并组织球迷献爱心,到时收到的钱全部捐给灾区百姓。
燕太子丹感慨:“可惜我们不一定能回来啊,不过哪怕我们赶不及回来,我也已经把这件事交托给陶乐小友了,到时球友们还是能筹集到许多善款帮助受灾百姓度过难关的。”
燕太子丹和陶乐当过一段时间的邻居,迅速把陶乐拉进了鞠球坑,借助仲夏联赛筹集善款的方式就是他俩这两天商量出来的。
陶乐以前不是什么心忧百姓的人,不过吃过一段时间苦头后就晓得饿肚子有多难受了,听说燕太子丹和扶苏都要为邯郸郡百姓奔波,他自觉自己地地道道的前赵国人做不了什么,就和燕太子丹讨论通过组织比赛募集善款的可行性。
燕太子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回来,就把自己的队员暂时交给陶乐代管,让他负责一下仲夏联赛事宜。
要说别的事陶乐肯定不敢应承,找人一起玩这种事陶乐可就擅长了,拍着胸脯表示这事包在他身上。
扶苏了解完两人的募捐计划,十分感动地回握燕太子丹的手说道:“我们都尽早回来,赶不上夏季赛,还有秋季赛和冬季赛。”
燕太子丹听了热泪盈眶地与扶苏话别,带着人上马直奔燕国而去,连马车都没坐,一心只想着快些回燕国办好嬴政和扶苏交托给自己的事。
扶苏还得等第一批粮食出仓再出发,所以先后送走了燕太子丹和出使赵国的使团,才和张良他们一起带着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往邯郸郡而去。
咸阳这边上朝时少了个人不算太明显,少府衙门也和平时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时也没人觉得不习惯。
嬴政偶尔往扶苏原本该待的位置扫上一眼,目光并不会多作停留,仍是和平日里一样处理繁复的政务。
只不过有时独自用膳,嬴政便会想起那个越来越敢往自己身边凑、说话做事也越来越大胆的混账小子。
赈灾的队伍出发好些天了,每日都有人把到了哪里、做了什么飞鸽传书报回来,扶苏自己却没写过只言片语回来。
嬴政也清楚他们每天都是天一亮就赶路,入夜以后一般进城休息或者就地扎营,路上的事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作为一个第一次让儿子出远门的孩子爹,他还是觉得这小子太没良心,一跑到宫外就连信都没了!
一事不劳二主,嬴政琢磨了几天,决定找李斯稍微暗示了一下。
他状似无意地和李斯感慨了几句“你儿子离家这么多天给你写信没?没有是吧?现在的小孩子真不懂事,到了外面也不给家里写信”之类的话。
李斯一听,明白了,嬴政这是要他给李由写个信,让李由提醒扶苏往回写信。
至于嬴政为什么自己不提醒,当然是因为他是大王,是当爹的,哪能自己去提醒这种事?他不要面子的吗!
李斯跟着嬴政骂了儿子几句,回去后认命地给李由写信。
哪怕是给自己儿子写信,李斯也不能明着说是嬴政希望立刻马上看到扶苏的信,只能绕着弯表达了一下嬴政的意思——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你们游都游了,总得经常写个信回来不是?哪怕只是到沿途经过的驿站打个卡也行,反正不管内容是什么,信你们得有。
最后李斯特意在信末提了一句,要李由把这信给扶苏看看。
李由拿着这封家书横看竖看,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挺奇怪:他以前外出办差时可没每天给家里写信的习惯,那会儿也没见他爹写信来教育他!
难道这是他爹给扶苏写的密信?
李由没有耽搁,揣着李斯的信去找扶苏。
张良正和扶苏一起看书,见李由把信交给扶苏也没凑过去看,还站起身打了个哈欠说道:“我先去睡觉了。”
扶苏点点头,接过信展开看完,立刻明白了李斯的意思——
这些话根本不是对李由说的,而是对他说的,明显是父皇要他每天写信回去。
至于父皇为什么不自己说……父皇当然不可能做这种事,父皇可是夸他一句前得先骂他一百句再夸的人,怎么可能直接说想他写信回去!
扶苏把李斯的信递回给李由,说道:“麻烦师兄了。”
李由见扶苏一脸了然,没再多问,默不作声地收起信离开扶苏房间。
扶苏独自在灯下坐了一会,把路上的事简单地写了下来,他们离邯郸郡还挺远,没遇上多少特别的事,只沿途让各地抓紧清点粮仓里的存粮,别到要用时才发现对不上账,到时可就不是提个醒的事,耽误了救灾是要杀头的重罪。
既然没多少正事,扶苏就写了些私事,大概讲述一下路上吃了什么。
扶苏没有搞特殊,大伙吃什么菜他就吃什么菜,不过梁季作为他的专属御厨之一,这次负责一队由御厨和普通厨子组成的厨师小队,沿途用的都是当地能买得到的肉和新鲜水灵的时蔬,每天都有新花样。
今天他们在路上看到一树树刚出不久的香椿芽,觉得味道应该挺不错,梁季炒了一锅香椿叶子炒鸡蛋,每个人都分到了一铲子,吃着格外香。
提到这个,就要夸一夸那口专门为出远门打造的大铁锅,铁锅热得可快了,油一烧起来,荤菜素菜都只需要放下去翻炒几下就能出锅,味道还香喷喷的,就是费铁费油,一般人用不起。
扶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翌日一早叫人拿去驿站让他们往咸阳送。
从这以后,扶苏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写信给嬴政报平安,顺便描述一下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还十分动情地感慨“如此美味,真希望父王也能一起享用”。
如此走了约莫半个月,扶苏一行人终于接近邯郸郡了。
秦赵两国边境本就连在一起,邻近邯郸郡的地方也遇上了旱年,好在因为秦国境内的水利工程搞得不错,春耕后发现有旱得出不了芽的情况也都及时补种了,百姓看起来都不怎么担心今年的收成。
只是在和地方上的官员聊过以后,便知晓有不少邯郸郡的百姓已经逃过来躲灾。
按照大秦律法,这些擅离户籍所在地的人是要关押起来的,所以越临近邯郸郡,他们的大牢住的越满,很多人甚至主动往府衙自首,说自己是邯郸郡跑来的,关起来让他们干什么苦活都行,只要给他们妻儿喝口稀饭,他们有多少力气就卖多少力气。
这还是能跑出来的,有些跑不出来的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家人活活饿死。
还没到邯郸郡境内就看到这样的惨况,扶苏与张良心中都有些戚然,不敢想象邯郸郡境内会是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扶苏没再给嬴政写吃吃喝喝的事,而是把这两天的见闻整理整理写到信里。
写完这封信之后,扶苏没再耽搁,拿着印信叫人开城门出了城,带着张良他们连夜直奔邯郸。
这段时间嬴政每天都会收到扶苏的信,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后来看多了,嬴政开始对扶苏叫人带的那口大铁锅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主要是扶苏把每天吃的东西写得太生动太美味,哪怕用的食材全是路上临时找的,经他一写也让人读得满口生津,恨不得自己也尝上几口。
嬴政对膳房那边用的炊具没什么概念,不知道扶苏有没有留个铁锅在咸阳,反正他是没吃到过扶苏路上吃的那些炒菜。
嬴政在吃用方面一向颇为节制,从不会过分放纵自己,因此即便连着好几天被扶苏的信写馋了,他也没吩咐人去琢磨这炒菜是怎么炒的,只骂扶苏这小子出门在外也整天想着琢磨那口吃的,没出息!
嬴政这份倔强一直持续到扶苏开始在信里描述他们当天吃的煎包——
铁锅烧得火热,倒上一圈油,把做好的包子挨个排进去,急火把它们煎得底部金黄,再趁着热锅加水让包子在锅里迅速熟透。
这样做出来的煎包皮薄馅香,微焦的底部还油滋滋香喷喷的,趁着还热乎一口咬下去,自上而下口感各不相同,简直不知道该夸它皮底焦香好,还是夸它馅料鲜香好!
午膳正好轮到普通蒸包的嬴政:“………”
为什么平时蛮好吃的包子,看起来一下子不香了?!
嬴政想想自己好歹也是连下赵韩两国的堂堂秦王,不至于连个煎包都吃不得,当下叫人去让少府衙门弄个铁锅到膳房,再命人把扶苏提过的炒菜统统抄一份过去。
接下来他不吃别的,只把扶苏提到的这些玩意轮流吃一遍!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我特别能忍
嬴政:说不吃就不吃
嬴政:堂堂秦王不重口腹之欲
嬴政:来人,给我全部做一份上来!
第79章 有救
扶苏前世是到过邯郸郡的,只是已过去那么多年,他记忆里只剩下点模糊的轮廓。
他们连夜赶路,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寂静无人的村庄,也不知是人都睡熟了还是真的已经没有人,借着月色远远望去,只见原野一片荒芜,远处的山峦也光秃秃的,竟是一派寸草不生的凄凉景象。
扶苏他们并非赵国人,看着也觉得此情此景令人难受,李牧这个原本的赵国名将就更不用说了。
一路上他们遇到几拨拦路的劫匪,明显都是些被迫落草为寇的百姓,手里只拿着锄头菜刀,靠着人多壮胆才敢围拢过来。
李牧出面亮明身份、说明扶苏一行人的来意,这些流寇便都涕泪横流地伏跪在地,高声痛呼:“李将军,你回来了!”
流寇们没再打他们粮食的主意,也没诉苦说日子过得如何凄苦,只不远不近地缀在车马周围。
一旦有别的“同行”出现,他们就高声喝示说是“李将军回来了,护送秦国的公子扶苏送粮来救我们”。
李牧虽然被赵王等人扣了个通敌卖国的罪名,但后来郭开高调地亮出上卿身份回来搬家、李牧却一直没得到秦国封赏,对着这个结果把牵头的事捋一捋,一切已经很明白!
邯郸郡内早就传开了,卖了赵国的绝对不是李牧,是那个被秦国封为上卿的郭开;败了赵国的更不是李牧,是赵王昏聩无能,放着李牧这样的忠臣良将不信重,反而听了郭开他们的鬼话!
现在再看到李牧,大家都觉得看到了救星,李牧还会像当初带着大军抵御匈奴和秦人一样保护他们。
虽然李牧护送的是位秦国公子,但郭开是回来搬家的,李牧却是回来救灾的,谁心里有他们,谁心里只有名利富贵,那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车马赶了一夜,缀在后头的邯郸郡百姓靠着双脚跟了一夜,扶苏静静坐在车中,一直留意着外面的动静,难得地没有与张良说话。
到天色将明,邯郸近在眼前,扶苏叫人把马车停下,和张良先后下了车。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你死在外面我可不会心疼,我还有很多儿子。
扶小苏(小鸡啄米点头):deideidei
嬴政(转向李牧):我儿子掉一根汗毛,我杀光赵国人陪葬
李牧:……
第78章 炒菜
临行之前要做的事还挺多,扶苏先把手上的事务交接完,又把宫里的和家里的团子都安抚了一轮。
邯郸郡离咸阳比较远,五只小竹熊是不好跟去的,路上没法好好照顾它们,所以扶苏对它们委以重任,让它们好好看家护院,别让外人踏入书房半步。
扶苏的书房虽没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却有许多读书心得和各种计划和图纸,要是被别有居心的人偷了去会挺麻烦。
五只小竹熊逐渐脱离幼年期,如今牙齿是越发锋利了,虽还是腿短手短,看上去依然圆滚滚,凶起来却挺能吓唬人。听扶苏交待它们看守书房,小竹熊顿时觉得自己非常重要,纷纷围着扶苏蹭来蹭去,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接下来扶苏还去给比自己先出发的燕太子丹践行。
燕太子丹知道扶苏要亲自去邯郸郡,十分心疼这位小友,那可是闹饥荒的地方,说不准还有什么人食人的惨况,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见了多难受?
嬴政对扶苏这个儿子有多爱惜,他这几年是亲眼看到了的,现在嬴政要让扶苏亲自去一趟邯郸,可见嬴政当真是把原来的赵国百姓当做真正的秦国百姓来爱惜。
现在嬴政把这么重要的事交托给他,显然是信任且看重他这个朋友啊!
嬴政所求的,不过是燕国给邻近几个县的灾民们一口饭吃,他们又不白拿粮,还给燕国干活的,这事有什么不能答应的?燕太子丹觉得假如他父王不答应,他就自己掏钱卖粮帮助这些无辜可怜的灾民。
钱这种俗物,拿什么跟他们诚挚深厚的友谊以及无数无辜灾民的性命比呢?
燕太子丹和扶苏执手相谈,打包票说自己回去后会尽快说通自家父王。哪怕自家父王不同意,他还有许多门客与故交,一定会想办法促成这件事的!
等这事解决了,他们说不准还能赶回来搞仲夏联赛!
提到自己现在最喜爱的鞠球事业,燕太子丹的话就更多了,他表示自己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收比赛门票并组织球迷献爱心,到时收到的钱全部捐给灾区百姓。
燕太子丹感慨:“可惜我们不一定能回来啊,不过哪怕我们赶不及回来,我也已经把这件事交托给陶乐小友了,到时球友们还是能筹集到许多善款帮助受灾百姓度过难关的。”
燕太子丹和陶乐当过一段时间的邻居,迅速把陶乐拉进了鞠球坑,借助仲夏联赛筹集善款的方式就是他俩这两天商量出来的。
陶乐以前不是什么心忧百姓的人,不过吃过一段时间苦头后就晓得饿肚子有多难受了,听说燕太子丹和扶苏都要为邯郸郡百姓奔波,他自觉自己地地道道的前赵国人做不了什么,就和燕太子丹讨论通过组织比赛募集善款的可行性。
燕太子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回来,就把自己的队员暂时交给陶乐代管,让他负责一下仲夏联赛事宜。
要说别的事陶乐肯定不敢应承,找人一起玩这种事陶乐可就擅长了,拍着胸脯表示这事包在他身上。
扶苏了解完两人的募捐计划,十分感动地回握燕太子丹的手说道:“我们都尽早回来,赶不上夏季赛,还有秋季赛和冬季赛。”
燕太子丹听了热泪盈眶地与扶苏话别,带着人上马直奔燕国而去,连马车都没坐,一心只想着快些回燕国办好嬴政和扶苏交托给自己的事。
扶苏还得等第一批粮食出仓再出发,所以先后送走了燕太子丹和出使赵国的使团,才和张良他们一起带着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往邯郸郡而去。
咸阳这边上朝时少了个人不算太明显,少府衙门也和平时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时也没人觉得不习惯。
嬴政偶尔往扶苏原本该待的位置扫上一眼,目光并不会多作停留,仍是和平日里一样处理繁复的政务。
只不过有时独自用膳,嬴政便会想起那个越来越敢往自己身边凑、说话做事也越来越大胆的混账小子。
赈灾的队伍出发好些天了,每日都有人把到了哪里、做了什么飞鸽传书报回来,扶苏自己却没写过只言片语回来。
嬴政也清楚他们每天都是天一亮就赶路,入夜以后一般进城休息或者就地扎营,路上的事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作为一个第一次让儿子出远门的孩子爹,他还是觉得这小子太没良心,一跑到宫外就连信都没了!
一事不劳二主,嬴政琢磨了几天,决定找李斯稍微暗示了一下。
他状似无意地和李斯感慨了几句“你儿子离家这么多天给你写信没?没有是吧?现在的小孩子真不懂事,到了外面也不给家里写信”之类的话。
李斯一听,明白了,嬴政这是要他给李由写个信,让李由提醒扶苏往回写信。
至于嬴政为什么自己不提醒,当然是因为他是大王,是当爹的,哪能自己去提醒这种事?他不要面子的吗!
李斯跟着嬴政骂了儿子几句,回去后认命地给李由写信。
哪怕是给自己儿子写信,李斯也不能明着说是嬴政希望立刻马上看到扶苏的信,只能绕着弯表达了一下嬴政的意思——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你们游都游了,总得经常写个信回来不是?哪怕只是到沿途经过的驿站打个卡也行,反正不管内容是什么,信你们得有。
最后李斯特意在信末提了一句,要李由把这信给扶苏看看。
李由拿着这封家书横看竖看,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挺奇怪:他以前外出办差时可没每天给家里写信的习惯,那会儿也没见他爹写信来教育他!
难道这是他爹给扶苏写的密信?
李由没有耽搁,揣着李斯的信去找扶苏。
张良正和扶苏一起看书,见李由把信交给扶苏也没凑过去看,还站起身打了个哈欠说道:“我先去睡觉了。”
扶苏点点头,接过信展开看完,立刻明白了李斯的意思——
这些话根本不是对李由说的,而是对他说的,明显是父皇要他每天写信回去。
至于父皇为什么不自己说……父皇当然不可能做这种事,父皇可是夸他一句前得先骂他一百句再夸的人,怎么可能直接说想他写信回去!
扶苏把李斯的信递回给李由,说道:“麻烦师兄了。”
李由见扶苏一脸了然,没再多问,默不作声地收起信离开扶苏房间。
扶苏独自在灯下坐了一会,把路上的事简单地写了下来,他们离邯郸郡还挺远,没遇上多少特别的事,只沿途让各地抓紧清点粮仓里的存粮,别到要用时才发现对不上账,到时可就不是提个醒的事,耽误了救灾是要杀头的重罪。
既然没多少正事,扶苏就写了些私事,大概讲述一下路上吃了什么。
扶苏没有搞特殊,大伙吃什么菜他就吃什么菜,不过梁季作为他的专属御厨之一,这次负责一队由御厨和普通厨子组成的厨师小队,沿途用的都是当地能买得到的肉和新鲜水灵的时蔬,每天都有新花样。
今天他们在路上看到一树树刚出不久的香椿芽,觉得味道应该挺不错,梁季炒了一锅香椿叶子炒鸡蛋,每个人都分到了一铲子,吃着格外香。
提到这个,就要夸一夸那口专门为出远门打造的大铁锅,铁锅热得可快了,油一烧起来,荤菜素菜都只需要放下去翻炒几下就能出锅,味道还香喷喷的,就是费铁费油,一般人用不起。
扶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翌日一早叫人拿去驿站让他们往咸阳送。
从这以后,扶苏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写信给嬴政报平安,顺便描述一下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还十分动情地感慨“如此美味,真希望父王也能一起享用”。
如此走了约莫半个月,扶苏一行人终于接近邯郸郡了。
秦赵两国边境本就连在一起,邻近邯郸郡的地方也遇上了旱年,好在因为秦国境内的水利工程搞得不错,春耕后发现有旱得出不了芽的情况也都及时补种了,百姓看起来都不怎么担心今年的收成。
只是在和地方上的官员聊过以后,便知晓有不少邯郸郡的百姓已经逃过来躲灾。
按照大秦律法,这些擅离户籍所在地的人是要关押起来的,所以越临近邯郸郡,他们的大牢住的越满,很多人甚至主动往府衙自首,说自己是邯郸郡跑来的,关起来让他们干什么苦活都行,只要给他们妻儿喝口稀饭,他们有多少力气就卖多少力气。
这还是能跑出来的,有些跑不出来的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家人活活饿死。
还没到邯郸郡境内就看到这样的惨况,扶苏与张良心中都有些戚然,不敢想象邯郸郡境内会是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扶苏没再给嬴政写吃吃喝喝的事,而是把这两天的见闻整理整理写到信里。
写完这封信之后,扶苏没再耽搁,拿着印信叫人开城门出了城,带着张良他们连夜直奔邯郸。
这段时间嬴政每天都会收到扶苏的信,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后来看多了,嬴政开始对扶苏叫人带的那口大铁锅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主要是扶苏把每天吃的东西写得太生动太美味,哪怕用的食材全是路上临时找的,经他一写也让人读得满口生津,恨不得自己也尝上几口。
嬴政对膳房那边用的炊具没什么概念,不知道扶苏有没有留个铁锅在咸阳,反正他是没吃到过扶苏路上吃的那些炒菜。
嬴政在吃用方面一向颇为节制,从不会过分放纵自己,因此即便连着好几天被扶苏的信写馋了,他也没吩咐人去琢磨这炒菜是怎么炒的,只骂扶苏这小子出门在外也整天想着琢磨那口吃的,没出息!
嬴政这份倔强一直持续到扶苏开始在信里描述他们当天吃的煎包——
铁锅烧得火热,倒上一圈油,把做好的包子挨个排进去,急火把它们煎得底部金黄,再趁着热锅加水让包子在锅里迅速熟透。
这样做出来的煎包皮薄馅香,微焦的底部还油滋滋香喷喷的,趁着还热乎一口咬下去,自上而下口感各不相同,简直不知道该夸它皮底焦香好,还是夸它馅料鲜香好!
午膳正好轮到普通蒸包的嬴政:“………”
为什么平时蛮好吃的包子,看起来一下子不香了?!
嬴政想想自己好歹也是连下赵韩两国的堂堂秦王,不至于连个煎包都吃不得,当下叫人去让少府衙门弄个铁锅到膳房,再命人把扶苏提过的炒菜统统抄一份过去。
接下来他不吃别的,只把扶苏提到的这些玩意轮流吃一遍!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我特别能忍
嬴政:说不吃就不吃
嬴政:堂堂秦王不重口腹之欲
嬴政:来人,给我全部做一份上来!
第79章 有救
扶苏前世是到过邯郸郡的,只是已过去那么多年,他记忆里只剩下点模糊的轮廓。
他们连夜赶路,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寂静无人的村庄,也不知是人都睡熟了还是真的已经没有人,借着月色远远望去,只见原野一片荒芜,远处的山峦也光秃秃的,竟是一派寸草不生的凄凉景象。
扶苏他们并非赵国人,看着也觉得此情此景令人难受,李牧这个原本的赵国名将就更不用说了。
一路上他们遇到几拨拦路的劫匪,明显都是些被迫落草为寇的百姓,手里只拿着锄头菜刀,靠着人多壮胆才敢围拢过来。
李牧出面亮明身份、说明扶苏一行人的来意,这些流寇便都涕泪横流地伏跪在地,高声痛呼:“李将军,你回来了!”
流寇们没再打他们粮食的主意,也没诉苦说日子过得如何凄苦,只不远不近地缀在车马周围。
一旦有别的“同行”出现,他们就高声喝示说是“李将军回来了,护送秦国的公子扶苏送粮来救我们”。
李牧虽然被赵王等人扣了个通敌卖国的罪名,但后来郭开高调地亮出上卿身份回来搬家、李牧却一直没得到秦国封赏,对着这个结果把牵头的事捋一捋,一切已经很明白!
邯郸郡内早就传开了,卖了赵国的绝对不是李牧,是那个被秦国封为上卿的郭开;败了赵国的更不是李牧,是赵王昏聩无能,放着李牧这样的忠臣良将不信重,反而听了郭开他们的鬼话!
现在再看到李牧,大家都觉得看到了救星,李牧还会像当初带着大军抵御匈奴和秦人一样保护他们。
虽然李牧护送的是位秦国公子,但郭开是回来搬家的,李牧却是回来救灾的,谁心里有他们,谁心里只有名利富贵,那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车马赶了一夜,缀在后头的邯郸郡百姓靠着双脚跟了一夜,扶苏静静坐在车中,一直留意着外面的动静,难得地没有与张良说话。
到天色将明,邯郸近在眼前,扶苏叫人把马车停下,和张良先后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