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_分卷阅读_350
兰庭也不客气,却笑看了一眼春归:“那是当然。”
顾济沧挑了挑眉,也把春归笑看一眼。
春归:……
但紧跟着顾济沧就说起最关键的事了。
当年他初见申文秀时虽然觉得此子不算出众,倒也并未完全否定,因为当时申文秀年纪毕竟也小,性情温弱一些倒比暴戾更加有益,所以顾济沧还是把考察的重点放在福州申门的门风上。
因为往往一族门风清正,子弟便是无甚才干品行总不至于太差,且顾济沧择婿的标准根本不看荣华富贵,只望着春归能与将来夫婿情投意合,更兼不会受到夫族尊长的挑剔逼压,他可不能亲自去考察申翃妻子的性情,不过多和申门子弟来往,多少也能试探出几分。
这一来往就惹出了祸事。
福州申门,一地望族,光申适就有不少子女,申翃是申适的嫡次子,他还有个兄长申羿,只不过申羿这嫡长子却天生跛足,是以无望入仕,申适只替长子谋了个闲差,留他在籍地主持家族事务,申羿虽然天生残疾,但学识与见地却都胜过申翃,所以申翃对于长兄也十分敬重,而顾济沧做为申翃的友朋,自然也受到了申羿的热情款待。
有一段时间,顾济沧都是住在福州申门的宗家,且与申羿甚至还有一见如故的情份。
某日,他正和申羿手谈,有下人禀报申羿的叔父申迢带了一位客人需要申羿招待,申羿一听这话便急忙向他道了失陪,起身便走。
“申羿是个棋痴,等闲与人手谈时说了不许下人打扰,但那日却半点不恋战,多少令我觉得诧异,所以便踱去窗口一看,见申迢原来已经带了那位客人到申弈的书院里,但申弈却并不在书院招待客人,一行三人又往外走。”顾济沧这时道。
他当下便更觉有些疑惑了,不由忖度:
要说这客人不重要,那么下人断然
不会入内禀报,申迢虽是申羿叔父,寻常却是个顶没有架子的人,也很知道侄儿的禀性,听闻申羿正在下棋,多半不会急着打扰,无非交待下人长着眼色,看棋局定了输赢抽空再禀报申羿一声;可要说这客人极其重要,申羿又怎会明知贵客即将到访又在这天拉着旁人手谈?
所以顾济沧得出的结论是这位重要的客人是突然到访。
可下人当时却并未禀明客人的名姓,申羿怎么就知是贵客到访呢?且这下人分明也知道这位客人身份不同其余,才敢贸然打扰家主和人手谈,又有意不提贵客名姓,只强调是申迢的主张,料定申羿便即心有默契。
申家人,应当是有意不让他听闻客人的名姓和身份。
顾济沧当时心下虽然有此判断,越发觉得这起事件不寻常,可他毕竟也只是外客,当然不会逾礼跟去窥听打问。
巧合的是数日之后,顾济沧自己个儿往福州城中闲逛,途经一家茶楼时,正好觉得腿乏嗓渴,便欲往茶楼里稍作歇脚,这茶楼共有三层,三层都布置得甚是清雅,不过顾济沧一贯更喜楼上靠窗的雅座,好一边饮茶一边眺望街景,便径直往第三层去,刚上楼,一眼睨见了数日前去申家拜访的贵客,竟然和另一人已经坐在了一张临窗的雅座里。
“春归也知道,我从前受逍遥道长指点,倒也学得了几分相人之术,说起来初见那‘贵客’时,我便觉得他的神态气度间隐隐透露几分杀气,数日之后再见这位的同伴,竟也是如此。要是换作别家,我自然不会多事非要窥探他家门内的隐私,但因那时我还没有断绝和申家联姻结亲的想法,便做不到置之不理。”顾济沧细说起当年那场祸患的起因,神情中颇有几分怅郁,因为他绝对没有想到这次远游福州,竟会给自己险些招来杀身之祸,以至于与妻女分隔数载,音讯不知。
一家三口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就此天翻地覆,最终到底,与爱妻阴阳两隔此生此世都不能再会。
兰庭见岳丈说到这里稍作停顿,显然心潮起伏,他也没有急着摧促,只默默替岳丈斟了一盏清酒。
顾济沧好半晌才继续往下说。
那间茶楼,各雅座无非也是用画屏作为隔断,顾济沧有心挑了和那二人相邻的一间,用意就是耳听那二人的交谈。
按说来这样的环境,其实不宜商量机密,不过……
“那二人说的是东瀛话,或者是因为如此才不至于避忌。”
沿海倭寇虽说猖狂,但当年朝廷与东瀛国之间的商务往来并不曾完全断绝,甚至沿海民众也不乏暗暗与倭寇勾结行走私之事,总之那时福州偶尔有那么几个倭人出没,倒算不上件咄咄怪事,不过绝大多数的民众都不谙识东瀛话,因为前来中原的倭人几乎都会汉话,用汉活沟通完全不成障碍。
“父亲曾经自习过东瀛话,且还精通朝鲜语、安南语、波斯语甚至佛朗机语,父亲曾经的志向便是做一名译官。”春归插了一句嘴,很自豪的模样。
几乎没让兰庭也显摆自己同样谙识多国语言的优长,默默忍住了,着实连岳丈大人的飞醋都要吃上一口的话,确然够贻笑大方的。
言归正传,顾济沧当时听得那二人竟然非中原人士,心中便是一沉。
因为当年弘复帝虽还未下令禁止与东瀛断绝往来,但却明令禁止了朝廷官员士族权勋不许和东瀛商人私下接触,而福州申门,申适、申途、申达等人皆有官职在身,申家可谓如假包换的士族,他们违反禁令与东瀛人私交,这已经是触律犯令了。
顾济沧紧跟着又细听那两个倭人的交谈,越听越是心惊!
原来此二人之所以挑选这间临街开设的茶楼,还择了第三层临窗的雅座“品茗”,为的便是窥观即将发生的一起刺杀!这二人俨然是刺客头目,他们虽不亲自参与刺杀却是担当指挥之人,不是他们没有更加隐密的地方商量机要,是这处茶楼的第三层才能够窥望进展便于作出应对!
顾济沧当时还不知他们欲行刺杀的是何人,只无意间听闻这等关系人命的大事,首先闪过的念头便是设法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茶楼不远,街口的一间酒肆,刺杀行动已经发生!
------------
第750章 倭廷动/乱
在这场刺杀行动中殒命的数人,其中有两个身份特殊,一个是监察御史萧让,一个是福建都指挥佥事魏谦,而其余死者皆为魏谦的部卫,这当然是顾济沧在事发后才打听得知的事。
当时他犹豫过是否应当大声呼吁号召众人将那两个刺客头目逮拿,不过茶楼里的客人毕竟绝大多数都是如他一般的文士,根本无法阻止那两个头目夺路而逃,说不定反而会让更多的无辜者枉送了性命,就在顾济沧犹豫之间,那二头目眼看得逞便施施然撤逃,顾济沧也只能眼睁睁看他们走得不见人影。
而后他也犹豫过报官,将窥闻之事告诉经办这起命案的官员,可当时他又着实拿不准经办官员是否已和刺客串通,而且贸然报官,立时便会将福州申门也卷入这场劫祸。
是的,顾济沧当时听那两个头目的交谈,并未提及申迢、申羿,他想万一申迢、申羿并不知“贵客”乃倭人且筹划了这起刺杀凶案,申翃待他视作挚交,他却因为一时鲁莽将好友满门牵连进这桩飞来横祸中,岂非无情无义?
说到这里,顾济沧长叹一声:“也是我当年并未涉及朝堂险恶,又过于自信有识人的眼光,我那时对申翃的品行的确深信不疑,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竟然选择了向申翃坦言,我告诉他我目睹的一切,询问申翃是否知道他的叔父和兄长竟然私下和倭寇来往,且这些倭寇竟然会于闹市谋刺我国朝廷命官,这件事关涉及大,很可能为福州申带来灭门之祸!
申翃当时向我赌咒发誓,说他们并不知那人竟然是倭寇,甚至不知那人居然来自海外蛮夷,他承认当日他也因为兄长申羿告托,招待了那位突然到访的客人,听申羿说,客人是为行商,而他的叔父申迢屡试不中,故而这些年一直操持商事,申羿同样无望仕途,所以经叔父申迢引荐,招待客人,商谈的是出海贩运货物一事。”
兰庭问:“申翃当年这番脱辞,应当不能瞒骗岳丈。”
“是。”顾济沧颔首:“申羿断非为了商事会中断棋弈的性情,且倘若申家只当那倭人是行商,何故刻意隐瞒其姓讳?我那时便察觉了申翃是在狡辩,但没有拆穿,我佯作被他说服,争取从申家脱身后再想对策,但已经太迟了。”
申羿不可能让他脱身。
从那一日起,顾济沧便再不得自由,他被申家人关禁,强逼着服用迷药,连意识都时常陷入浑噩,后来他便被转移去了申家别苑,当倭寇来袭,他根本就无力抵抗,他那时也以为自己恐怕就要糊里糊涂死于这场倭乱了。
但他没死。
“申羿想置我于死地,但申翃到底还觉良心不安,是他告诉了那带头的倭寇,称我熟读经史极富才学,可为他家大名所用,那是我和申翃最后一次见面,他取走我身上佩物,后来又掩面悲哭,他说他并不知家族,并不知他的父兄种种图谋,否则他绝对不会力邀我往福建,使我卷进这桩祸殃,他说他也追悔莫及,但他迫不得已,他说他唯一能做的事,便是为我争取这条生路了。
我为倭寇所掳,流亡于海外孤岛,从此难以再踏故国一步,当然对申门便不再成为威胁,这就是申翃在当时的情境下,所能想到的两全齐美之计,既能为家族断绝祸患,他的良知又能稍微好过一些。”顾济沧这时说来,又再陷入怅郁的情绪:“我曾经怨恨过申翃,但现在,我倒多谢他当年能够网开一面,毕竟当年要不是他还存着良知,那我便当真会客死异乡,再也无法和春归团聚了。”
“当年申翃相送父亲‘遗骨’来汾阳,绝口不提姻缘之事,应当也是因为良心不安,明知他家与我有深仇大恨,若再联姻岂不虚伪?这倒是我的侥幸了。”话虽如此,春归眼睛里却凝固着一股杀意:“要非申翃还有良知,我糊里糊涂委身申文秀这仇家子弟,而今有何面目再见阿爹?”
“只怕申翃心中,当年未必没有犹豫,否则他既无心联姻之事,又何必带着申文秀去汾阳呢?”兰庭直至如今尚且耿耿于怀申文秀在汾阳一见,便对春归一见钟情,多年来还心心念念这桩“无疾而终”的婚约,导致徐氏至今仍把春归恨得咬牙切齿的糟心事。
春归却经兰庭这么一提醒,才想起了一桩旧事:“是了,当年阿娘与我乍闻噩耗,有如天崩地裂,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我便问过申翃为何父亲明明是去他家做客,结果申家人无一遇险,唯有父亲却遭遇倭乱罹难。申翃当年怕是忌惮我已经起疑,这才彻底断绝了联姻的想法,毕竟我若嫁入申门,难保不会察觉他们一家的罪行。”
“所以说辉辉能免除被仇家利用的祸殃,靠的也不仅是申翃尚存良知,着实是因辉辉自己机警,才让申翃彻底打消了念头。”兰庭道。
顾济沧听女儿女婿这一人一句的,怅郁的情绪立时无影无踪了,摇头道:“我可不是替申翃说好话,不过春儿,心积仇恨可伤不了对方毫发,有损的反而是你自身,申翃当初就算还犹豫着联姻,他并不是为了利用你,反而是为了弥补他的罪错,当然我们家并不需要他这么虚伪的弥补,只过度揣测他人的恶意也是毫无必要。”
“女儿受教。”春归立时低眉敛目的表示诚服。
兰庭又提起了他当日的怀疑:“我也疑心过岳丈在福建遭遇倭乱一事,曾经调察过那起事故,申适有个族叔,正好在倭乱之前病故,福州申门确然在为亲长举丧,所以岳丈不便长住暂时移居别苑的说法倒也成立。我当然也留意了倭乱发生前不久,萧让及魏谦遇刺身亡的凶案,而那起凶案,最终察实为当年职任内阁之一的大学士孟进,和东瀛幕府勾结。”
“孟进和申家可有关联?”春归对这件事显然知之不深。
兰庭摇了摇头:“并无任何关联,既不是亲友更不是政敌,不过当年审办这起凶案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姚宏,与申适乃是同年,但正因为他们有同年之谊有所来往并不能称为疑点,而我调察这起旧案时,姚宏已然过世,所以并没有任何收获。”
“我也是被掳去了东瀛夷岛,才逐渐察知了这起凶案的全貌。”顾济沧喝了一口酒,他
这时的情绪已经完全平复下来:“我虽为倭国俘虏,但从未灰心,确然是在离国之日便开始盘算着如何脱身回国,托申翃良知未泯的福,才得以偷生,我也极其清楚第一步计划便是争取那帮倭寇的主公,也即北条大名的信任。”
“什么叫做大名?”春归十分好学。
“兰庭能否详释?”顾济沧忍不住再对女婿进行考较。
“类似于中原古国的诸侯王。”兰庭向春归解释道:“东瀛本国政权为幕府掌控,不过在元朝时便逐渐已经势微,各地掘起的名主就有如古时割地称霸的诸侯王,而猖厥于打劫我国沿海的倭寇,实则多为东瀛各方大名的私兵。太祖立国时,曾经数番遣使至东瀛,以图与东瀛朝廷修复关系,但倭廷因为处于分裂动/乱的境况,数番遣使竟然无果,而倭寇劫掠日渐繁复,所以太祖曾经严令禁海,颁布‘片板不许下海’的政令。”
顾济沧听兰庭能将太祖朝的政令侃侃而谈,他就干脆悠悠闲闲的泯起了清酒,还不忘给春归挟一箸肉菜,提醒她不妨边听边吃。
“不过所有的政令都会随着时移事迁发生变革,东瀛国足利幕府控制了政权后,开始肃清海盗,主动修复与我国之间外交,禁海令便被取消,只无奈的是足利幕府的政权又渐渐衰亡,东瀛政局再次陷入混乱。而成祖之后的君王,并未再行禁海政令,倭寇对我国沿海的烧杀劫掠越发频繁发生,弘复六年,曾有言官谏议与倭廷彻底断交,孟进却持反对意见。”
“这是为何?”春归问。
“孟进并不认为劫掠我国沿海的倭寇为倭廷即幕府组派,所以主张我国应当扶持幕府,利用倭廷控制各岛名主,才是荡平倭寇的根本办法。”兰庭道:“然而萧让和魏谦的凶案一出,察实的结果却是监察御史萧让,因指挥佥事魏谦提供线索,怀疑孟进暗通倭廷,实则倭廷长久以来也向我国沿海组派倭寇,孟进的意图乃是为倭廷大开劫掠方便之门,萧让、魏谦密谋收集证据,准备弹劾孟进,怎知走漏了风声,孟进于是借倭廷刺客暗害政敌。”
春归总算是梳理清楚了这一事件背后的利害关系。
刺客的确是倭人,不过既然与申家暗中接触,那么这些刺客便不可能来自倭廷,应当便是所谓的东条大名。
弘复六年先有朝廷命官及地方统领遇刺身亡,紧跟着又发生了倭乱,孟进获罪,弘复帝宣令彻底与倭廷断交,两国不再互通贸易,倭廷幕府元气大伤,受益者就是那各岛名主,倭廷从此不能再对他们形成威胁,各方大名割据势力越演越烈,完全可以放心大胆扩张版图及权势。
同时,组派倭寇骚扰中原沿海的强盗行为并未断绝,因为东瀛远悬海外,长久以来各项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药材等等皆靠中原供给,倭岛物资匮缺,最“省力”的方式,便是打劫中原沿海州县。
幕府的衰亡,让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组派倭寇出海劫掠的强盗行为无疑更加频繁!
而福州申门,就是东条大名的帮凶!
------------
第751章 御殿对峙
这场秋雨很快收势,及次日,雨霁风清。
郑秀清晨便出城门,往沽水之畔垂钓,他连马扎都不需要,随意找了块乌石盘膝,纤长的钓竿漫不经心般握在手里,但未过半个时辰,收获已丰。
突然一阵马蹄声,惊跑了就快上钩的又一尾大鱼,这让郑秀心生不满,他随手把钓竿交给了长随,从乌石上一跃而下,蹙着眉头看向一路疾驰而来,被马背上的风呛得面无人色的承恩伯洛崆,黑沉沉的一双眉眼在上昼柔和的日光底,隽美又清冷。
“洛伯爷,你这么气急败坏是在做什么?”
洛崆一听这话,翻腾的胸口一紧一闷险些没有直接喷出口老血来,越发的面无人色了:“魏国公,你还真有闲情跑来沽水边上垂钓?你知不知道今儿个临淄王都被勒令不许参与朝会了!临淄王不服,长跪于乾清宫前,到底也没能见着皇上的面!”
“临淄王是生是死,洛伯爷这么操心作何?临淄王可不是洛伯爷家的外孙子。”郑秀眼睛里晃过一道恳切的笑意,使这话听来虽然是调侃的口吻却不带半点讥讽。
却也把洛崆急得重重一跺脚。
“我哪里是关心临淄王的死活?但皇上的态度,可证实了太子手中已经掌握着临淄王犯案的实证!那些死士,说是死士会不会仍有贪生怕死之徒?要是他们真把温骁供出,太子将温骁逮拿归案,保不准就会察究到咱们身上啊!又有那孙崇葆,现在可是一个活口!孙崇葆万一招供出程敏来……”
“程敏说是得我指使,我就一定是幕后指使了么?”郑秀缓缓又笑:“不然咱们这时遣人潜入诏狱将孙崇葆灭口?洛伯爷信不信太子的天罗地网正等着咱们一脚踩进去呢!我之前就告诉你,我有办法替温骁洗清罪名,既然如此就不怕临淄王将其供出,临淄王既然都指控不成温骁,受令于临淄王的刺客指控堂堂靖海侯就能让皇上听信了么?倒是洛伯爷,这么气急败坏追我追到城外沽水岸边来,怕是已经落在锦衣卫的眼里了。”
瞅着洛崆下意识间便要四处张望,魏国公方才上前一步:“别着慌,洛伯爷就当是来和我垂钓野炊的吧,横竖我和洛伯爷便有这交情,也不怕他人凭此质疑,来,洛伯爷快快试一番手气。”
说着话便又从长随手里拿过了鱼竿,极其温柔的硬塞进了洛崆的手里。
“魏国公,我知道我不如魏国公的见地和沉着,我只有一句话,如若这回事败,魏国公大可将罪责往我洛家身上推,只千万不能连累八皇子殿下。”洛崆持着钓竿强颜欢笑,眼睛盯着水面却完全没有发觉浮漂已经下顿。
还是郑秀注意了,一抬洛崆的手腕:“鱼儿上钩了。”
洛崆慌忙一抬竿,好肥的一尾大鱼“呼”出水面,在空中生猛有力的摆动着尾鳍,垂死挣扎。
锦衣卫的鞠问并没有花耗多少时日,一应涉案人员这日都被传召进了乾清宫。
最慌乱的人自然是临淄王,临出门前还同他家王妃发了老大一场火,原因便是临淄王妃昨日受临淄王之令暗会申徐氏,结果今日临淄王便被召见,听说申适也获诏见,临淄王认定是他家王妃昨日不慎败露了行踪,把王妃委屈得敢怒不敢言。
临淄王妃出身建宁桑,与漳州徐乃世代姻亲,而申、徐两家联姻原本就是因为建宁桑的撮合,可以说这三家在世人眼中都是显然的临淄王党,原本就脱不开干联,更莫说顾济沧已经证实被太子营救,传召申适问案哪里是因为她昨日败露了行踪?
是的,临淄王便是再迟钝,这时也已经反应过来,梁师砦根本便不是受郑秀差遣,只是误导他认定顾济沧在郑秀手中,坚信太子仍会中计,结果倒好,沽水伏杀不但落空,温骁派遣来京听他指令的一帮刺客竟然还落下了活口!倘若这些都不算置命,但孙崇葆的谎话被当场拆穿,可是难以圆回了,当日可是他向弘复帝亲自举荐的孙崇葆,连个顶罪的盾牌都捞不上一面!
所以临淄王才急着和申适商量怎么脱罪,但他已经不能再堂而皇之前往申家了,于是昨日临淄王故意引开锦衣卫的耳目,好让临淄王妃借机乔装溜出王府,送信去申家。
顾济沧挑了挑眉,也把春归笑看一眼。
春归:……
但紧跟着顾济沧就说起最关键的事了。
当年他初见申文秀时虽然觉得此子不算出众,倒也并未完全否定,因为当时申文秀年纪毕竟也小,性情温弱一些倒比暴戾更加有益,所以顾济沧还是把考察的重点放在福州申门的门风上。
因为往往一族门风清正,子弟便是无甚才干品行总不至于太差,且顾济沧择婿的标准根本不看荣华富贵,只望着春归能与将来夫婿情投意合,更兼不会受到夫族尊长的挑剔逼压,他可不能亲自去考察申翃妻子的性情,不过多和申门子弟来往,多少也能试探出几分。
这一来往就惹出了祸事。
福州申门,一地望族,光申适就有不少子女,申翃是申适的嫡次子,他还有个兄长申羿,只不过申羿这嫡长子却天生跛足,是以无望入仕,申适只替长子谋了个闲差,留他在籍地主持家族事务,申羿虽然天生残疾,但学识与见地却都胜过申翃,所以申翃对于长兄也十分敬重,而顾济沧做为申翃的友朋,自然也受到了申羿的热情款待。
有一段时间,顾济沧都是住在福州申门的宗家,且与申羿甚至还有一见如故的情份。
某日,他正和申羿手谈,有下人禀报申羿的叔父申迢带了一位客人需要申羿招待,申羿一听这话便急忙向他道了失陪,起身便走。
“申羿是个棋痴,等闲与人手谈时说了不许下人打扰,但那日却半点不恋战,多少令我觉得诧异,所以便踱去窗口一看,见申迢原来已经带了那位客人到申弈的书院里,但申弈却并不在书院招待客人,一行三人又往外走。”顾济沧这时道。
他当下便更觉有些疑惑了,不由忖度:
要说这客人不重要,那么下人断然
不会入内禀报,申迢虽是申羿叔父,寻常却是个顶没有架子的人,也很知道侄儿的禀性,听闻申羿正在下棋,多半不会急着打扰,无非交待下人长着眼色,看棋局定了输赢抽空再禀报申羿一声;可要说这客人极其重要,申羿又怎会明知贵客即将到访又在这天拉着旁人手谈?
所以顾济沧得出的结论是这位重要的客人是突然到访。
可下人当时却并未禀明客人的名姓,申羿怎么就知是贵客到访呢?且这下人分明也知道这位客人身份不同其余,才敢贸然打扰家主和人手谈,又有意不提贵客名姓,只强调是申迢的主张,料定申羿便即心有默契。
申家人,应当是有意不让他听闻客人的名姓和身份。
顾济沧当时心下虽然有此判断,越发觉得这起事件不寻常,可他毕竟也只是外客,当然不会逾礼跟去窥听打问。
巧合的是数日之后,顾济沧自己个儿往福州城中闲逛,途经一家茶楼时,正好觉得腿乏嗓渴,便欲往茶楼里稍作歇脚,这茶楼共有三层,三层都布置得甚是清雅,不过顾济沧一贯更喜楼上靠窗的雅座,好一边饮茶一边眺望街景,便径直往第三层去,刚上楼,一眼睨见了数日前去申家拜访的贵客,竟然和另一人已经坐在了一张临窗的雅座里。
“春归也知道,我从前受逍遥道长指点,倒也学得了几分相人之术,说起来初见那‘贵客’时,我便觉得他的神态气度间隐隐透露几分杀气,数日之后再见这位的同伴,竟也是如此。要是换作别家,我自然不会多事非要窥探他家门内的隐私,但因那时我还没有断绝和申家联姻结亲的想法,便做不到置之不理。”顾济沧细说起当年那场祸患的起因,神情中颇有几分怅郁,因为他绝对没有想到这次远游福州,竟会给自己险些招来杀身之祸,以至于与妻女分隔数载,音讯不知。
一家三口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就此天翻地覆,最终到底,与爱妻阴阳两隔此生此世都不能再会。
兰庭见岳丈说到这里稍作停顿,显然心潮起伏,他也没有急着摧促,只默默替岳丈斟了一盏清酒。
顾济沧好半晌才继续往下说。
那间茶楼,各雅座无非也是用画屏作为隔断,顾济沧有心挑了和那二人相邻的一间,用意就是耳听那二人的交谈。
按说来这样的环境,其实不宜商量机密,不过……
“那二人说的是东瀛话,或者是因为如此才不至于避忌。”
沿海倭寇虽说猖狂,但当年朝廷与东瀛国之间的商务往来并不曾完全断绝,甚至沿海民众也不乏暗暗与倭寇勾结行走私之事,总之那时福州偶尔有那么几个倭人出没,倒算不上件咄咄怪事,不过绝大多数的民众都不谙识东瀛话,因为前来中原的倭人几乎都会汉话,用汉活沟通完全不成障碍。
“父亲曾经自习过东瀛话,且还精通朝鲜语、安南语、波斯语甚至佛朗机语,父亲曾经的志向便是做一名译官。”春归插了一句嘴,很自豪的模样。
几乎没让兰庭也显摆自己同样谙识多国语言的优长,默默忍住了,着实连岳丈大人的飞醋都要吃上一口的话,确然够贻笑大方的。
言归正传,顾济沧当时听得那二人竟然非中原人士,心中便是一沉。
因为当年弘复帝虽还未下令禁止与东瀛断绝往来,但却明令禁止了朝廷官员士族权勋不许和东瀛商人私下接触,而福州申门,申适、申途、申达等人皆有官职在身,申家可谓如假包换的士族,他们违反禁令与东瀛人私交,这已经是触律犯令了。
顾济沧紧跟着又细听那两个倭人的交谈,越听越是心惊!
原来此二人之所以挑选这间临街开设的茶楼,还择了第三层临窗的雅座“品茗”,为的便是窥观即将发生的一起刺杀!这二人俨然是刺客头目,他们虽不亲自参与刺杀却是担当指挥之人,不是他们没有更加隐密的地方商量机要,是这处茶楼的第三层才能够窥望进展便于作出应对!
顾济沧当时还不知他们欲行刺杀的是何人,只无意间听闻这等关系人命的大事,首先闪过的念头便是设法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茶楼不远,街口的一间酒肆,刺杀行动已经发生!
------------
第750章 倭廷动/乱
在这场刺杀行动中殒命的数人,其中有两个身份特殊,一个是监察御史萧让,一个是福建都指挥佥事魏谦,而其余死者皆为魏谦的部卫,这当然是顾济沧在事发后才打听得知的事。
当时他犹豫过是否应当大声呼吁号召众人将那两个刺客头目逮拿,不过茶楼里的客人毕竟绝大多数都是如他一般的文士,根本无法阻止那两个头目夺路而逃,说不定反而会让更多的无辜者枉送了性命,就在顾济沧犹豫之间,那二头目眼看得逞便施施然撤逃,顾济沧也只能眼睁睁看他们走得不见人影。
而后他也犹豫过报官,将窥闻之事告诉经办这起命案的官员,可当时他又着实拿不准经办官员是否已和刺客串通,而且贸然报官,立时便会将福州申门也卷入这场劫祸。
是的,顾济沧当时听那两个头目的交谈,并未提及申迢、申羿,他想万一申迢、申羿并不知“贵客”乃倭人且筹划了这起刺杀凶案,申翃待他视作挚交,他却因为一时鲁莽将好友满门牵连进这桩飞来横祸中,岂非无情无义?
说到这里,顾济沧长叹一声:“也是我当年并未涉及朝堂险恶,又过于自信有识人的眼光,我那时对申翃的品行的确深信不疑,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竟然选择了向申翃坦言,我告诉他我目睹的一切,询问申翃是否知道他的叔父和兄长竟然私下和倭寇来往,且这些倭寇竟然会于闹市谋刺我国朝廷命官,这件事关涉及大,很可能为福州申带来灭门之祸!
申翃当时向我赌咒发誓,说他们并不知那人竟然是倭寇,甚至不知那人居然来自海外蛮夷,他承认当日他也因为兄长申羿告托,招待了那位突然到访的客人,听申羿说,客人是为行商,而他的叔父申迢屡试不中,故而这些年一直操持商事,申羿同样无望仕途,所以经叔父申迢引荐,招待客人,商谈的是出海贩运货物一事。”
兰庭问:“申翃当年这番脱辞,应当不能瞒骗岳丈。”
“是。”顾济沧颔首:“申羿断非为了商事会中断棋弈的性情,且倘若申家只当那倭人是行商,何故刻意隐瞒其姓讳?我那时便察觉了申翃是在狡辩,但没有拆穿,我佯作被他说服,争取从申家脱身后再想对策,但已经太迟了。”
申羿不可能让他脱身。
从那一日起,顾济沧便再不得自由,他被申家人关禁,强逼着服用迷药,连意识都时常陷入浑噩,后来他便被转移去了申家别苑,当倭寇来袭,他根本就无力抵抗,他那时也以为自己恐怕就要糊里糊涂死于这场倭乱了。
但他没死。
“申羿想置我于死地,但申翃到底还觉良心不安,是他告诉了那带头的倭寇,称我熟读经史极富才学,可为他家大名所用,那是我和申翃最后一次见面,他取走我身上佩物,后来又掩面悲哭,他说他并不知家族,并不知他的父兄种种图谋,否则他绝对不会力邀我往福建,使我卷进这桩祸殃,他说他也追悔莫及,但他迫不得已,他说他唯一能做的事,便是为我争取这条生路了。
我为倭寇所掳,流亡于海外孤岛,从此难以再踏故国一步,当然对申门便不再成为威胁,这就是申翃在当时的情境下,所能想到的两全齐美之计,既能为家族断绝祸患,他的良知又能稍微好过一些。”顾济沧这时说来,又再陷入怅郁的情绪:“我曾经怨恨过申翃,但现在,我倒多谢他当年能够网开一面,毕竟当年要不是他还存着良知,那我便当真会客死异乡,再也无法和春归团聚了。”
“当年申翃相送父亲‘遗骨’来汾阳,绝口不提姻缘之事,应当也是因为良心不安,明知他家与我有深仇大恨,若再联姻岂不虚伪?这倒是我的侥幸了。”话虽如此,春归眼睛里却凝固着一股杀意:“要非申翃还有良知,我糊里糊涂委身申文秀这仇家子弟,而今有何面目再见阿爹?”
“只怕申翃心中,当年未必没有犹豫,否则他既无心联姻之事,又何必带着申文秀去汾阳呢?”兰庭直至如今尚且耿耿于怀申文秀在汾阳一见,便对春归一见钟情,多年来还心心念念这桩“无疾而终”的婚约,导致徐氏至今仍把春归恨得咬牙切齿的糟心事。
春归却经兰庭这么一提醒,才想起了一桩旧事:“是了,当年阿娘与我乍闻噩耗,有如天崩地裂,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我便问过申翃为何父亲明明是去他家做客,结果申家人无一遇险,唯有父亲却遭遇倭乱罹难。申翃当年怕是忌惮我已经起疑,这才彻底断绝了联姻的想法,毕竟我若嫁入申门,难保不会察觉他们一家的罪行。”
“所以说辉辉能免除被仇家利用的祸殃,靠的也不仅是申翃尚存良知,着实是因辉辉自己机警,才让申翃彻底打消了念头。”兰庭道。
顾济沧听女儿女婿这一人一句的,怅郁的情绪立时无影无踪了,摇头道:“我可不是替申翃说好话,不过春儿,心积仇恨可伤不了对方毫发,有损的反而是你自身,申翃当初就算还犹豫着联姻,他并不是为了利用你,反而是为了弥补他的罪错,当然我们家并不需要他这么虚伪的弥补,只过度揣测他人的恶意也是毫无必要。”
“女儿受教。”春归立时低眉敛目的表示诚服。
兰庭又提起了他当日的怀疑:“我也疑心过岳丈在福建遭遇倭乱一事,曾经调察过那起事故,申适有个族叔,正好在倭乱之前病故,福州申门确然在为亲长举丧,所以岳丈不便长住暂时移居别苑的说法倒也成立。我当然也留意了倭乱发生前不久,萧让及魏谦遇刺身亡的凶案,而那起凶案,最终察实为当年职任内阁之一的大学士孟进,和东瀛幕府勾结。”
“孟进和申家可有关联?”春归对这件事显然知之不深。
兰庭摇了摇头:“并无任何关联,既不是亲友更不是政敌,不过当年审办这起凶案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姚宏,与申适乃是同年,但正因为他们有同年之谊有所来往并不能称为疑点,而我调察这起旧案时,姚宏已然过世,所以并没有任何收获。”
“我也是被掳去了东瀛夷岛,才逐渐察知了这起凶案的全貌。”顾济沧喝了一口酒,他
这时的情绪已经完全平复下来:“我虽为倭国俘虏,但从未灰心,确然是在离国之日便开始盘算着如何脱身回国,托申翃良知未泯的福,才得以偷生,我也极其清楚第一步计划便是争取那帮倭寇的主公,也即北条大名的信任。”
“什么叫做大名?”春归十分好学。
“兰庭能否详释?”顾济沧忍不住再对女婿进行考较。
“类似于中原古国的诸侯王。”兰庭向春归解释道:“东瀛本国政权为幕府掌控,不过在元朝时便逐渐已经势微,各地掘起的名主就有如古时割地称霸的诸侯王,而猖厥于打劫我国沿海的倭寇,实则多为东瀛各方大名的私兵。太祖立国时,曾经数番遣使至东瀛,以图与东瀛朝廷修复关系,但倭廷因为处于分裂动/乱的境况,数番遣使竟然无果,而倭寇劫掠日渐繁复,所以太祖曾经严令禁海,颁布‘片板不许下海’的政令。”
顾济沧听兰庭能将太祖朝的政令侃侃而谈,他就干脆悠悠闲闲的泯起了清酒,还不忘给春归挟一箸肉菜,提醒她不妨边听边吃。
“不过所有的政令都会随着时移事迁发生变革,东瀛国足利幕府控制了政权后,开始肃清海盗,主动修复与我国之间外交,禁海令便被取消,只无奈的是足利幕府的政权又渐渐衰亡,东瀛政局再次陷入混乱。而成祖之后的君王,并未再行禁海政令,倭寇对我国沿海的烧杀劫掠越发频繁发生,弘复六年,曾有言官谏议与倭廷彻底断交,孟进却持反对意见。”
“这是为何?”春归问。
“孟进并不认为劫掠我国沿海的倭寇为倭廷即幕府组派,所以主张我国应当扶持幕府,利用倭廷控制各岛名主,才是荡平倭寇的根本办法。”兰庭道:“然而萧让和魏谦的凶案一出,察实的结果却是监察御史萧让,因指挥佥事魏谦提供线索,怀疑孟进暗通倭廷,实则倭廷长久以来也向我国沿海组派倭寇,孟进的意图乃是为倭廷大开劫掠方便之门,萧让、魏谦密谋收集证据,准备弹劾孟进,怎知走漏了风声,孟进于是借倭廷刺客暗害政敌。”
春归总算是梳理清楚了这一事件背后的利害关系。
刺客的确是倭人,不过既然与申家暗中接触,那么这些刺客便不可能来自倭廷,应当便是所谓的东条大名。
弘复六年先有朝廷命官及地方统领遇刺身亡,紧跟着又发生了倭乱,孟进获罪,弘复帝宣令彻底与倭廷断交,两国不再互通贸易,倭廷幕府元气大伤,受益者就是那各岛名主,倭廷从此不能再对他们形成威胁,各方大名割据势力越演越烈,完全可以放心大胆扩张版图及权势。
同时,组派倭寇骚扰中原沿海的强盗行为并未断绝,因为东瀛远悬海外,长久以来各项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药材等等皆靠中原供给,倭岛物资匮缺,最“省力”的方式,便是打劫中原沿海州县。
幕府的衰亡,让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组派倭寇出海劫掠的强盗行为无疑更加频繁!
而福州申门,就是东条大名的帮凶!
------------
第751章 御殿对峙
这场秋雨很快收势,及次日,雨霁风清。
郑秀清晨便出城门,往沽水之畔垂钓,他连马扎都不需要,随意找了块乌石盘膝,纤长的钓竿漫不经心般握在手里,但未过半个时辰,收获已丰。
突然一阵马蹄声,惊跑了就快上钩的又一尾大鱼,这让郑秀心生不满,他随手把钓竿交给了长随,从乌石上一跃而下,蹙着眉头看向一路疾驰而来,被马背上的风呛得面无人色的承恩伯洛崆,黑沉沉的一双眉眼在上昼柔和的日光底,隽美又清冷。
“洛伯爷,你这么气急败坏是在做什么?”
洛崆一听这话,翻腾的胸口一紧一闷险些没有直接喷出口老血来,越发的面无人色了:“魏国公,你还真有闲情跑来沽水边上垂钓?你知不知道今儿个临淄王都被勒令不许参与朝会了!临淄王不服,长跪于乾清宫前,到底也没能见着皇上的面!”
“临淄王是生是死,洛伯爷这么操心作何?临淄王可不是洛伯爷家的外孙子。”郑秀眼睛里晃过一道恳切的笑意,使这话听来虽然是调侃的口吻却不带半点讥讽。
却也把洛崆急得重重一跺脚。
“我哪里是关心临淄王的死活?但皇上的态度,可证实了太子手中已经掌握着临淄王犯案的实证!那些死士,说是死士会不会仍有贪生怕死之徒?要是他们真把温骁供出,太子将温骁逮拿归案,保不准就会察究到咱们身上啊!又有那孙崇葆,现在可是一个活口!孙崇葆万一招供出程敏来……”
“程敏说是得我指使,我就一定是幕后指使了么?”郑秀缓缓又笑:“不然咱们这时遣人潜入诏狱将孙崇葆灭口?洛伯爷信不信太子的天罗地网正等着咱们一脚踩进去呢!我之前就告诉你,我有办法替温骁洗清罪名,既然如此就不怕临淄王将其供出,临淄王既然都指控不成温骁,受令于临淄王的刺客指控堂堂靖海侯就能让皇上听信了么?倒是洛伯爷,这么气急败坏追我追到城外沽水岸边来,怕是已经落在锦衣卫的眼里了。”
瞅着洛崆下意识间便要四处张望,魏国公方才上前一步:“别着慌,洛伯爷就当是来和我垂钓野炊的吧,横竖我和洛伯爷便有这交情,也不怕他人凭此质疑,来,洛伯爷快快试一番手气。”
说着话便又从长随手里拿过了鱼竿,极其温柔的硬塞进了洛崆的手里。
“魏国公,我知道我不如魏国公的见地和沉着,我只有一句话,如若这回事败,魏国公大可将罪责往我洛家身上推,只千万不能连累八皇子殿下。”洛崆持着钓竿强颜欢笑,眼睛盯着水面却完全没有发觉浮漂已经下顿。
还是郑秀注意了,一抬洛崆的手腕:“鱼儿上钩了。”
洛崆慌忙一抬竿,好肥的一尾大鱼“呼”出水面,在空中生猛有力的摆动着尾鳍,垂死挣扎。
锦衣卫的鞠问并没有花耗多少时日,一应涉案人员这日都被传召进了乾清宫。
最慌乱的人自然是临淄王,临出门前还同他家王妃发了老大一场火,原因便是临淄王妃昨日受临淄王之令暗会申徐氏,结果今日临淄王便被召见,听说申适也获诏见,临淄王认定是他家王妃昨日不慎败露了行踪,把王妃委屈得敢怒不敢言。
临淄王妃出身建宁桑,与漳州徐乃世代姻亲,而申、徐两家联姻原本就是因为建宁桑的撮合,可以说这三家在世人眼中都是显然的临淄王党,原本就脱不开干联,更莫说顾济沧已经证实被太子营救,传召申适问案哪里是因为她昨日败露了行踪?
是的,临淄王便是再迟钝,这时也已经反应过来,梁师砦根本便不是受郑秀差遣,只是误导他认定顾济沧在郑秀手中,坚信太子仍会中计,结果倒好,沽水伏杀不但落空,温骁派遣来京听他指令的一帮刺客竟然还落下了活口!倘若这些都不算置命,但孙崇葆的谎话被当场拆穿,可是难以圆回了,当日可是他向弘复帝亲自举荐的孙崇葆,连个顶罪的盾牌都捞不上一面!
所以临淄王才急着和申适商量怎么脱罪,但他已经不能再堂而皇之前往申家了,于是昨日临淄王故意引开锦衣卫的耳目,好让临淄王妃借机乔装溜出王府,送信去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