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财运小娇妻 第145节
  “剩下的留着自家吃。”
  无论对方怎么说,哪怕继续忽悠宁爷爷,给他戴高帽子,剩下的五袋,都没有人成功拿走一袋。
  “老宁,你家这三袋子里,圆滚滚的是西瓜啊?”
  精明的老头,瞧着西瓜纹路整齐,瓜蒂也弯曲,底部瓜脐圆圈小。
  曲起食指轻轻的敲了敲,砰砰砰有回声,这瓜好肯定甜滋滋水分足贼好吃。
  “老宁,大西瓜也是自家种的,是不是和大米一样,好不好吃啊?卖几个给我,拿回家尝一尝。”
  宁薇薇抬头,危险的视线扫向企图虎口夺瓜的精明老头。
  第177章 杭城真好,心甘情愿被吞
  三袋西瓜几百斤,统共也不到三十个。
  她家六口人,大伯家三口人,然后几个姨家一人送两个,没有剩下的了。
  十多个西瓜,也就撑半个月,宁薇薇都不够吃,眼前这人竟然还想要虎口夺食!
  “孙爷爷,我们家亲戚多,这些西瓜已经提前说好了要送人的。实在不像大米一样,自家有余粮就让出一些来。
  西瓜都是有数的,不好短了人家的。
  孙爷爷,虽然西瓜没法买给你,但我拿出一个来切了给大家尝一尝甜不甜。”
  住在一楼的住户,立即从家里面拿出菜刀和切菜案板。
  十斤重的大西瓜,对半切开,西瓜汁流出,里面红红的瓢,水分足绝对新鲜。
  宁薇薇扫了一眼在场的人,一片一片,切成对半的月牙。一人一片,大概半斤,不多,尝个味道甜甜嘴巴。
  咬上一口,甜入心里。
  精明老头孙爷爷竖起大拇指,“这瓜好吃,甜滋滋的。”
  其他人也纷纷夸赞,西瓜好吃是一方面,吃人嘴软是另一方面。
  “小宁啊,就半块西瓜我都没有吃够,你们家也太小气了,再切一个呗。”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小眼睛瞅着那三麻布袋西瓜。
  精明老头孙爷爷将手里的西瓜皮扔垃圾桶里,“这是西瓜,水果嘞。哪里能够和饭一样敦实扛饿,你这个猪八戒的肚,想要吃饱,没个五、六斤都不够,再切一个也不够你吃的。”
  人大方的请吃西瓜还嫌不够,一点眼色都没有,真是不客气。
  “小宁啊,八个麻布袋东西挺多的,一会我让小刚他爸来帮个忙。”
  “不用麻烦了,孙爷爷,忙得过来。”
  她大伯一个顶两,二十多袋东西,都从老家运过来了,这么几袋,完全没问题!
  差不多两百斤的大米,黝黑高壮的大伯,已经扛了两袋去电梯口。
  没有帮上忙,孙爷爷有些遗憾,搓了搓手。
  “小宁啊,你们家亲戚要是下一次再从老家来杭市,你让他给我带一百斤西瓜来呗。”
  孙爷爷拍了拍口袋,“我给钱,西瓜的价格,就按照大卡车运来的卖。”
  原来你是这样的孙爷爷!
  “下一次,要是有亲戚来杭市,我替你说一声。”
  宁薇薇满口答应,反正她是不会放大伯回去的,答应下来又怎么样,开空头支票不要钱。
  达成所愿,孙爷爷背着手乐滋滋的走了。
  宁大伯上下电梯两次,将几个麻布袋全部都搬到家里。
  用宁爷爷的毛巾抹了一把脸,水都是灰色浑浊的,可见这一趟杭市之旅多累。
  “爹,你怎么把大米给卖了?”
  宁大伯万分不解,甚至有点微妙,这可是他千辛万苦从来家,不远万里运来杭城的。
  就是为了他爹嘴里说一句,杭市的大米不好吃。
  所以宁大伯到处去打听,有没有去杭市的私家车。
  正好隔壁乡,有个窑厂,开了一辆大客车来乡下招工。
  宁大伯掏钱买了两包烟,然后在他家坐了一下午,聊了几个小时,多花了一倍的车费,这才把东西给顺上车。
  这些大米和西瓜,都是宁大海的一片孝心,结果他爹把孝心给卖掉了。
  宁大伯心里头不是滋味,“大米和西瓜都是特意带来给你们吃的。”
  厨房里,正在烧水给宁大伯煮饺子的宁奶,拿着锅铲出来,颇为头痛。
  “老大,你也不看看你带了多少东西来。二十多个麻布袋,起码三千多斤大米,你看看家里就这么大,哪里堆的下这么多东西?
  你把谷子都脱了壳,我们一大家子两年都够了,长时间放着生虫吗?”
  宁大伯摸了一下后脑勺,“我这不想着,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一次就多拉一点来,不然都对不起这个运费。”
  要知道给这三千多斤大米脱壳,宁大伯就打了一个夜班。
  今年的新米,拉来了三千斤,家里面还有差不多一万五千斤没有脱壳的稻谷。
  “在杭市卖大米,价钱比在老家直接卖稻谷高上许多。薇薇啊,总共卖了多少钱,你回头算好了,再给你大伯,免得他抓瞎。
  宁奶继续回厨房煮饺子,“你们要不要吃饺子,要吃的话,我多煮一些。”
  宁薇薇,“我要吃香菇猪肉的。”
  盼盼,“我要吃玉米猪肉的。”
  宁爷爷,“给我也来几个玉米的。”
  宁奶奶来到杭市之后,宁家的冰箱总是满的。
  有空的时候爱做一些吃食,比如一次和上十多斤面粉,包成饺子放冰箱里冻起来,不同馅料的饺子皮的颜色不一样。
  宁奶奶在冰箱里翻了一遍,“统共就没有几个玉米的了。”
  “那我吃香菇的得了。”宁爷爷无所谓,香菇的也挺好吃的,鲜的很。
  “香菇的也不多了,你吃白菜的得了。”
  宁爷爷,“……”
  冰箱里这些饺子还是他包的呢,大概有多少个宁爷爷心里有数,还没吃上一顿怎么就没了?
  宁爷爷走去查看了一下冰箱,“怎么少的这么多?上一次包了七、八百个饺子呢?”
  “七、八百个饺子够吃多少,每天早上我煎上一锅煎饺,就要二十来个。有的时候,半下午再煎上一、两锅,不就快吃完了。”
  这还是薇薇说的吃法,煎饺子的时候,倒一碗面粉水焖熟,出锅的时候撒一点芝麻,焦焦脆脆的吃起来格外香,宁奶也挺爱吃的。
  “为什么我没有吃过!”宁爷爷的声音里有点委屈。
  “你成天去钓鱼,又不捞家,上哪叫你吃去。”宁奶就这宁爷爷整天往外跑这个问题,数落了他七、八分钟,直到饺子熟了才停下。
  宁爷爷,“……”
  客厅内,宁薇薇将卖稻谷的钱,给宁大伯结算清楚了。
  “大伯,总共卖了2532斤,9毛钱一斤,一共2250块钱。因为最后结算的时候,为了入账和付款方便,我都抹零了。”
  有几家还欠着说明天再给钱,宁薇薇先用自己的钱垫上。
  宁大伯拿着两千多块钱,惊呆了,卖大米比直接卖稻谷划算多了。
  要知道每年,他直接把稻谷卖给来村里收粮的人,扣除一大家子吃的,再留几千斤余粮,剩下的全卖了才不过四、五千收入。
  这钱看着多,但是得扣除,种子钱、肥料钱、插秧秋收帮工钱,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钱一扣,累了一整年,最后到手的钱也不剩多少。
  所以说种田,也就是图家里面吃个饱。
  在农村,一天到晚都在干活,一年到头不停歇,说起来也是累。但就是赚不到钱,也不知道钱用去了哪里?
  所以才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拖家带口出去打工。
  就他们隔壁乡的老朱家,欠了一屁股债,原先是村子里日子过的最差的人家了。
  结果,儿子娶了媳妇回家,夫妻俩去窑厂干活。
  妻子也是拼命的,个子小小干起活来,一点都不输给男人。
  小夫妻觉得这活不错,然后把老家爸妈都叫去一起打工。
  一家四个人打工,格外卖力,在窑厂里省吃俭用,累成煤黑炭。
  那个小媳妇不仅对自己狠,对家人更狠。常年督促一家人卖力干活,抓钱抓的紧,除了基本吃穿其它的一概不花。
  一年下来,原本欠债的家庭,能过一个富足的年。
  两年下来,还清了债。
  三年下来,家里有了余款。
  四年下来,家里面盖了楼房。
  五年下来,他们成了窑厂包工头,然后回村子里,找年轻人来打工。
  从贫穷走向富有,如今走出去,别人叫上一句朱老板,成了别人羡慕的家庭。
  村子里没有一个不说这个媳妇娶得好,聪明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抓。
  娶妻娶贤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勤奋日子才能够过的好。
  宁大伯不知不觉想的有点远,果然还是来大城市能赚钱。
  这才第一天,就赚了两千多块钱。
  怪不得他娘、他媳妇和他爹,一个个来了就不回去。
  换成他,也不回去!
  杭城真好!哪怕是个吃人的老虎,宁大伯也心甘情愿被吞。
  这两千块钱坚定了宁大伯留在杭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