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不过,到后面你可能要受点罪了。”张俊平放心的笑着说道。
  “受罪不怕,女人生孩子,哪有不受罪的。”邱文燕满脸幸福的摸着肚子。
  “我说的受罪不是指这个,你怀的应该是双胞胎,所以我说你后面要受点罪。”张俊平笑着解释道。
  “双胞胎?这你也能摸出来?”
  “这有什么难得?滑脉,双脉象,这不就是双胞胎吗?
  主要还是你家的基因好,带着双胞胎的遗传基因。”张俊平抓着邱文燕的手,轻轻抚摸着说道。
  生不生双胞胎,看的是女人,而且双胞胎也是能够遗传的。
  “是啊!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我妈就生了玲玲和龙龙一对双生,我姥姥也生了我舅舅一对双。”邱文燕恍然道。
  “平子,我真是太幸运了,本来国家要求计划生育,我还以为只能给你生一个了,没想到一下来了俩。
  不行,我得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邱文燕说着站起来就要出去书房打电话。
  张俊平是正处级干部,按照相关规定,有资格在家里安装电话。
  “先别打了,都这个时候了,咱妈要是知道了,肯定要过来,别折腾她老人家了。
  等明天,咱们一块回去一趟,和咱妈报个喜。”张俊平笑着拦住邱文燕说道。
  “嗯!也是,那就明天再说吧!”邱文燕想想张俊平说的也在理,也不再坚持,只是一个劲的摸着自己平坦的肚子。
  安抚好邱文燕,张俊平又起身回到后院,继续包包子。
  只是,他擀皮的动作快了不少,暴露了他亢奋的心情。
  “我和你姥爷,又抱上重外孙了。”姥姥满脸的喜色的交代道:“平子,你媳妇刚怀上,你晚上可不能再胡来了。”
  “姥姥,我知道,您忘了,我懂医术的。”张俊平笑着回答道。
  李文娟在旁边听的满脸通红。
  也许是看出李文娟的尴尬,姥姥没有继续说别的,只是动作麻利的包着包子。
  “师父,锅开了!”夏国祥还不知道,自己烧锅的这会功夫,自己多了两个师弟/师妹。
  “知道了!”张俊平起身,端起一锅盖包子,走进厨房。
  锅盖是一种用高粱杆制作的厨房用具,在北方非常流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
  只是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叫盖帘,有的叫锅抷,有的叫篦连,还有的叫双篦,都是一个东西。
  包包子,蒸馒头,都要用到它,先把生的放到锅盖上面,然后端到厨房,放到锅里的篦子上。
  包水饺的时候,也都是用这个,甚至都成了一种计量工具。
  在农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家包了多少水饺?我家包了两锅盖。
  这种计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炫富,慢慢演变出来的。
  在八十年代以前,家家都不富裕,哪怕过年吃饺子,也都是按个数。
  于是就衍生出来这种炫富的对话。
  邻居一问你家包了多少水饺?
  我家包了五十个水饺。
  家里八口人包五十个水饺够谁吃的?说出来也不好听。
  于是干脆说:我家包了两锅盖。
  这么一说,逼格就出来了。
  一锅盖是多少?锅盖有大有小,大的能发七八十个,小的也就能放二三十个。
  但是我不说锅盖多大,我只说我包了两锅盖。
  这也算是一种生活智慧吧。
  张俊平把包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的篦子上,然后盖上锅盖。
  张俊平端包子的锅盖,之所以叫锅盖,因为他真的是锅盖,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锅盖,盆盖、缸盖。
  直到后来,有了铝制锅盖,铝合金锅盖,这才把它替代下来。
  “继续烧火吧!等锅开了,看一下时间,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张俊平对夏国祥交代道。
  蒸包子一半是十五分钟就可以,不过张俊平用的肉馅是生的,所以才会特意多增加五分钟。
  别看包子不怎么起眼,其实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早在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就有对包子的记载:诸葛亮南征,去面画人头祭之。
  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包子。
  另外,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则提到: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其实,个人感觉徐珂这一段都是废话,宋朝时期,包子就已经大卖特卖,《水浒传》里就有人肉包子、肉馅馒头的描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还用他在书里专门说。
  这也侧面证明,水文,凑字数,不是后世网络作家的发明,古人就已经开始水文,凑字数了。
  扯远了。
  张俊平出了厨房,洗了洗手,继续擀皮。
  三个人通力合作,很快就把一大盆馅全都包成了肉包子。
  这边包完了,那边第二锅也已经出锅。
  热气腾腾的包子,弥漫着一股香气。
  发面包子,不光闻着香,吃着香,还好看。
  刚刚还因为受不了荠菜味呕吐的邱文燕,早已经拿着几个包子吃的喷香。
  “能吃就好,女人怀孕的时候,能吃是福!”姥姥眯着眼笑着说道。